mu's blog

Work smart. Have fun.

0%

《读者》让我去认识了他们

开始读《读者》是相当偶然的。记得是初中那会儿,有一次跟哥去买杂志,他要的那本记不清是足球还是篮球类的杂志恰巧卖光,报刊亭的贩就就拿了本《读者》说了‘这杂志很好你买本看看觉得值之类的话’哥没好意思回绝就把它带回家了。

自后,哥几乎只是走马观花数钱似的翻了一遍它,便随手扔在了桌上,而从此它便成了我的挚宝。

【俞敏洪】
那时候有段时间他的名字在《读者》上出现了多次,而这几次“接触”,不但让我知道并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,还让我有了去北京的原始念头。他有乡下人的质朴憨厚,亦秉承了农家人的执著,三次高考,如愿北大,不甘平庸,创新东方。这些对我来说绝不是当时一时的震动。其实去年在得知高考成绩后我也想了去跟他一样选择复读,可是后来还是说服了自己没,或许是出于心里上的担忧,还有对自己亦能有所成的信心。

【安宁】
以前常常会想,这个人怎么这么牛啊,每次稿子都能被《读者》选上,而且还写的这么出色。后来才知道她是《读者》的签约作家。特喜欢看她写的短篇小说,尤其是那些描述小小爱情的,估计自己那时刚登上懵懂期的小船,每次买来新一期的就迫不及待的翻到目录找‘安宁’这个名字,若是真的扫到了,心里就会立马冲进来喜悦,然后持续快乐下去好久。。现在偶尔翻翻以前的《读者》,再读到当年被折上角的她的文章还是会耐心的读下去。相比其他人写的校园爱情,她的要细腻的多,去掉了俗气和司空见惯的形容词和套路情节,显得很清新,像晨雾中坠在花瓣上的露水。

【张丽钧】
她文章中的细节刻画和挖掘常常让我有很深刻的感动。她曾对采访她的记者说过她就是钟爱细节,她坚定的认为小处能折射出很强的光。她是个老师,获得过‘十佳青年’‘劳模’‘优秀教师’…,很多。她热爱文字,不甘流俗,用心读她的文字,你会体会到她那份对学生对文字的责任之心。她讲过这样一段话:那被鲁迅先生称为‘匕首、投枪’之类的利器,不可能握在一个只关注自我娱乐度和对异性吸引度的小女人手上。当我们的手开始不能自抑的去摸索那些利器,就说明,我们的爱,带上了‘血性’。